世界葛氏网欢迎您! 祈福热线13083606083

葛氏百科

  • 葛天氏与夏文化研究
  • 时间:2014-07-24 12:20:48 来源: 中国葛天文化网 编辑: 世界葛氏宗亲总会

葛天氏与夏文化研究

方燕明


宁陵远古时期是葛天氏部族的栖息之地,夏商周三代为葛伯国所辖。葛伯,出自赢姓,相传为夏禹之助手伯益之子飞廉经世界葛氏网专家考证,应为:葛伯,出自嬴姓之国并非出自嬴姓。“飞廉”应更正为大廉。由此葛氏当与夏的历史有关,本文将讨论葛天氏与夏文化研究的问题。

一、文献中的葛

《史记·殷本纪》““汤征诸候,葛伯不祀,汤始征之”。集解地理志曰: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先秦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争同等重要,由于葛伯不作祭祀,商汤便征伐葛。北魏《水经注》卷23“宁陵县之沙阳亭北,故沙随国矣,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秋囗,于河随谋伐郑也。”杜预释地曰:在梁国宁陵县北沙阳亭是也……汳水又东迳葛城北,故葛伯之国也,孟子曰:葛伯不祀……。

由上述文献看,葛天氏族在夏商周已有,其起始年代当更早些。夏商周三代之时,葛天氏族的活动中心在宁陵一带是可信的。

二、豫东地区的考古材料

学术界把研究夏文化的对象一般锁定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遗存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新研究将夏的纪年定在公元前2070~前1600年,即公元前21~前17世纪。我们可以此为前提,就宁陵、商丘、再扩大到商丘以西的开封和其以南的周口所发现的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遗存进行讨论。

在宁陵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不多,有:丁堌堆遗址,位于程楼乡西丁堌堆村北,面积2700平方米,文化层厚3~7米。发现有绳纹、方格纹、篮纹陶片。为龙山文化遗存[1]。魏营寺遗址,位于黄岗乡魏营村北,面积8000平方米,遗址中心高出周围地面2米,文化层厚3米以上,发现有绳纹、方格纹陶片,为龙山文化遗存[2]。上述遗址均未发掘,具体情况不明。

在商丘境内的考古工作开始很早。1936年,河南省古迹委员会李景聃先生在河南永城对造律台、黑孤堆、曹桥等三处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龙山时期遗存[3]。这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机构独立进行的首次考古发掘,由此拉开了豫东考古的序幕。

1976~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会同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先后三次在商丘地区各县调查古代文化遗址,三次调查发现龙山文化遗址17处,殷商遗址15处,周代遗址15处。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永城王油坊、黑孤堆、胡道沟,柘城孟庄(心闷寺),商丘乌墙等遗址进行发掘,在民权吴岗采集有龙山文化和殷商文化遗物。1978年在睢县周龙岗遗址进行发掘[4]。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和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对永城王油坊遗址进行了发掘,丰富了对河南龙山文化“造律台类型”(亦称“王油坊类型)遗存内涵的认识[5]。1985年,发掘夏邑清凉山遗址,发现了岳石文化遗存[6]。

在商丘以西的开封地区,1988年以来,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等单位在豫东地区开封境内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7]。1989年,对杞县鹿台岗和段岗遗址的发掘就是这项工作的一部分[8]。在这长期被视为“无古可考”或“有古难觅”之处,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存,发掘者认为豫东西部的杞县一带是王湾三期文化、造律台类型、后岗二期文化的交接地区,这几种不同类型文化的人们共同体创造了当地的龙山时期文化遗存。杞县境内夏、夷、商三种考古学文化的发现,证明当夏晚期之时,以杞县为中心的惠济河与涡河之间,应是夷、夏、商三种文化的重要交汇地之一。

在商丘以南的周口地区,198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鹿邑栾台遗址进行发掘[9]。其学术背景是1987年国家文物局确定探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文化面貌及东西文化相互作用的学术课题。规划该所发掘栾台遗址,发现龙山文化造律台类型、岳石文化、商文化、西周和东周遗存。

三、豫东龙山文化遗存与夏文化研究

邹衡先生在《夏文化分布区城内有关夏人传说的地望考》中列出与夏文化分布有关的四个区:即豫西地区,晋西南、陕东地区,豫北、晋东地区,豫东、鲁西地区。邹衡先生认为:“以上四个地区内与夏人活动有关的地望看,以豫西地区最集中,根据最可靠,而且能同考古材料相互印证,从而可以进一步确证这里不仅是夏人活动的大本营,而且是夏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夏王朝建都在此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以嵩山东南麓的登封王城岗(禹都阳城)、禹州瓦店(启都钧台或阳翟),以及嵩山西北麓的偃师二里头(太康至桀都斟寻)为代表。邹衡先生又认为:“晋西南、陕东地区,可以确考的夏地不多,且无大型夏文化遗址相印证,夏王朝是否曾在此建都,目前尚无法肯定。但是,由于传说较多,夏文化遗址分布也比较普遍,可以确定这里至少是夏王朝的重要统治区。豫北、晋东地区传说最少,且未发现典型的夏文化遗址,应该不是夏人活动的主要地区,夏王朝似不可能建都于此。至于豫东、鲁西地区,可以今黄河为界分为两部分:黄河以北,即古代的所谓河济之间,有关夏人的传说都未必可信,又无考古相印证,夏王朝的政治势力是否及此,尚属可疑。黄河以南,有关夏人活动的传说虽不甚多,但有夏文化遗址的分布,应该属于夏王朝的统治范围。”

在豫东和鲁西南与夏有关的材料有:

夏帝相所居,约有三说:1、相居商丘说,在商丘坞墙曾发现了夏文化遗存,可为线索之一。2、相居帝丘说,帝丘可能与濮阳有关。3、相居斟灌说,其地望有三说,一为寿光,二为淳于,三为观县,这三地都在山东。

帝宁迁老邱,老邱城在陈留县北,属开封。开封在商丘以西,应属夏文化分布范围,只是因黄河泛滥,积沙太厚,此夏邑尚未证实。

少康奔有虞,有虞大概在豫东、鲁西南一带。夏文化分布已达商丘地区,在商丘以东,尚未发现夏文化遗址。少康所奔的有虞国是否们属于夏文化尚难说。

由豫东的考古材料与夏文化的分布情况看,同古代文献上有关夏朝事迹的记载基本上是相符合的。这样,就为我们进一步讨论葛天氏与夏朝的历史之关系打下了比较可靠的基础。

宁陵以至商丘地区及周边的龙山文化遗存情况较复杂,简而言之是既有夷的因素,也有夏的因素,又有商的因素。只是夏的势力范围已扩展到豫东的商丘是不争之事实,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判断何为夏、何为夷、何为商的遗存。

关于葛伯,相传为伯益之子飞廉。经世界葛氏网专家考证,“飞廉”应更正为大廉文献记载禹指定伯益为他的继承人。禹死,一说伯益推掉禹位让位于启,退登封箕山。一说禹之子启杀原定的继承人伯益,嗣位。果真如此,葛伯应为夏初之人。我们知道与夏文化早期相对应的考古学文化主要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联系到宁陵丁堌堆和魏营寺等遗址中的龙山文化遗存,有可能与葛伯有关的。其情况究竟如何,尚待进一步的考古工作的开展以及研究的深入。



————————————————

注  释

[1] [2]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391页。

[3] 李景聃:《豫东商丘永城调查及造律台、黑孤堆、曹桥等三处小发掘》,《中国考古学报》第2册,1947年。83~120页。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等:《1977年豫东考古纪要》,《考古》1981年第5期。385~397页。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等:《河南永城王油坊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5集,1987年。79~119页。

[6]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等:《河南夏邑清凉山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研究》(四),2000年。443~519页。

[7] [8] 郑州大学文博学院等:《豫东杞县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

[9]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鹿邑栾台遗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89年第1期。1~14页。


作者简介:方燕明,198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现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华夏考古》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理事。本人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有:“夏商周断代工程——早期夏文化研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登封王城岗遗址周围龙山文化遗址的调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一)——王城岗遗址的年代、布局及周围地区的聚落形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颍河上游流域聚落群综合研究”,“全国文物、博物馆重点研究课题——田野操作规程修订完善的前期研究”等五项。已出版《河南新石器时代田野考古文献举要(1923~1996)》、《禹州瓦店》、《登封王城岗考古发现与研究(2002~2005)》等三部考古著作,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



世界葛氏网、华夏葛姓网、 河南葛姓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葛姓委员会 官方网站
INTERNATIONAL GE CLAN GENERAL ASSOCIATION
协办:葛文化研究会 中华葛氏统谱编纂委员会 河南长葛葛天氏文化研究会
宗亲联谊热线(Mob):13681234579(北京) 13083606083(河南) 葛氏宗亲总会QQ群:291072574 258782664
葛氏宗亲微信公众号:shijiegeshi 电子邮件(E-mail):sjgszh@163.com 网址(URL): www.sjgszh.com